这些来自上海的人在这里有了“落脚点”-启东高新区:身处C位争C位
来源:扬眼    时间:2023-06-04 16:16:06

这些来自上海的人在这里有了“落脚点”-启东高新区:身处C位争C位

六成的游客来自上海,七成的高层次人才引自上海,八成的工业产品中转上海,九成以上的项目源自上海……在接轨上海的道路上,作为启东市接轨上海“桥头堡”的启东高新区“稳步快跑”,究其原因,得益于当地政府多措并举,打好了一套地区交流机制、横向协调机制、纵向统筹机制的接轨“组合拳”。


(相关资料图)

试水:建三座“上海园区”

2014年底,因为上海外高桥的厂房空间有限,新的生产线无法上马,专门承接国际著名护理品、化妆品品牌商的加工企业西西艾尔迁到了启东高新区。“上海的工厂占地只有100亩,实在腾挪不开。”上海西西艾尔启东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彤透露着无奈。

迁到高新区后,舒彤惊喜地发现,新厂与上海界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公里,同时土地、用工等综合成本下降了近15 %。

上海的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和舒彤相同的问题,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上海周边地区,启东高新区也乘势而上,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承接上海的外溢,实现错位发展,为全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一次次思维碰撞中,一个突破常规的合作模式逐渐浮现:外高桥有项目但缺少发展空间,启东高新区有发展空间但缺少项目,何不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园”,在园区建一座“上海园区”?

双方一拍即合。2008年1月,“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正式成立,成为江苏与上海首个跨区合作的“试水样本”。这个5平方公里的“园中园”发挥浦东国家级开发区开发管理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招商团队优势和品牌优势,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分期建设”模式,由外高桥集团负责统一面向国内外招商。

更让舒彤想不到的是,政府“店小二”干得出色,“扶持非常大,包括土地指标、公司注册,都是相关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指导。”舒彤说,“同时享受到了当地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和上海的平台、人才和品牌资源的‘双重红利’,我们来对了!”2022年,西西艾尔的销售额达6.52亿元,今年有望冲刺8亿元。

尝到合作园区“甜头”,启东高新区深入研究浦东、积极策应浦东,顺势再建两座“区中园”。

— —抓住浦东新区实施土地减量化机遇,合作建设“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转移集聚,其中不乏上海森林特种钢门、上海英内物联网等优质企业。

— —分享上海张江药谷发展机遇,合作建设“上海自贸区生物科技创新启东协作园”,打造张江药谷研发基地后续平台,承接产业外溢,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企业 — —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率先落户,投资10亿元建设尚华·启东生物制药科创中心。

牵线:为企业添动能

连日来,位于启东高新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院长于伟带领团队成员,走进园区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研究攻克共性技术难题,推进产学研合作。

园区发展始终突出“高”“新”二字,科技创新便是园区发展的最强支撑。引进科技人才,搭建科创平台载体建设则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法宝”。

5年前,高新区与上海二工大“牵手”,逐步引进一批科技人才来启。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今年2月,在全市科技人才发展大会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揭牌成立,更多科技人才进驻研究院,活跃于多家企业。

江苏瑞斯达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环保型防护手套生产。经园区介绍,于 2020年与上海二工大合作,并设立研究生校外实训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去年双方合作实施“石墨烯气凝胶相变材料复合恒温蓄热防化手套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并被认定“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负责人裘耀明兴奋地说:“搭平台、引人才、促发展,园区思路超前、举措实在,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用人才集聚的“智高点”培育共建发展的“增长点”。启东高新区不断完善引才政策,积极拓展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启东高新区(近海镇)党工委书记施灵马介绍,结合园区内企业特性,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企业与院校“面对面”,在思想火花碰撞中解决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启东高新区借助打造的企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行“内循环”,打破区内企业的信息“孤岛”,让更多企业就地找到上下游的协作伙伴,把家门口的生意做起来。

记者通过园区工作人员的手机看到,“高新区企业服务平台”上,区内500多家企业基本信息和产品介绍等被“一网打尽”,企业可以在服务平台上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登录平台实时了解企业所求,为其纾困解难。

前段时间,施灵马通过平台得悉: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的鹏展新材料科技启东有限公司能为启东经济开发区一企业提供玻璃制品。他第一时间当起了“红娘”,促成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赢得了双方企业主连连赞叹:“政府积极作为,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融入:跑好对接第一棒

每天,祝桥金属材料启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东从上海的家里开车来启东高新区,经崇启大桥,1小时15分钟就能到公司,“比在上海还快”。交通的一体化,让杨卫东感觉从没有离开过上海。

2018年初,占地45亩的祝桥金属新厂区启用,总投资1.44亿元,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所用的精冲带钢,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及澳大利亚、韩国、法国等地。“从上海公司陆续把设备搬到启东高新区,生产线调试后开始工作,中间几乎无缝衔接,能做到这一点,足见园区政府在‘接轨上海’这项工作上的决心和魄力。”

2022年公司年产值5.2亿,同比增长15%,与2019年在园区正式投产相比,销售收入将近翻一番,“别人在找项目做,我们是要挑好项目做。”杨卫东表示,今年公司年产值预计可达5.5亿元,企业发展驶入“超车道”。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由欣旺集团成立的欣联壁纸有限公司最终选择在启东高新区落户。“政策优惠、服务到位、办事规矩,再加上与上海靠得近,高新区成为了首选地。”公司总经理康家祥说,2019年,公司从奉贤搬到高新区,从签约到投产运行,无论是流程审批衔接的推进,还是基础设施的申请落实,都堪称神速。“上午还在验资,下午办出执照,连公章都刻好了。”

160家上海企业的入住,折射了启东高新区融入上海稳健的步伐。园区里,海鸥路、海虹路、黄海路两侧,到处是兴建的厂房:总部设在上海的昭晟机电(江苏)有限公司锂电生箔一体机项目,一二期全部达产后,实现年新增应税销售20亿元,利税5亿元;总部设在上海的欧伯朗总投资5亿元的精密轴承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来自上海的联风项目、恩帕圣克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对接上海中,我们要争坐C位。”施灵马介绍,园区把对接上海、跨江融合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围绕浦东高端制造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已形成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3座“区中园”阵列格局。近5年,累计招引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约九成项目来自上海。

园区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对接上海、融入上海,这是一个长期规划,而我们则要努力成为其首选配套基地。”在施灵马看来,未来填满启东高新区的,将是上海张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上海中高端产业和企业的转移,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信息产业等。通讯员 黄欣美 张春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徐珩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