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短讯!黑龙江:放大农业优势在食品产业中的价值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05 10:37:43

如何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是黑龙江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全力推动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聚链提档升级,成立全省食品产业发展专班,制定了《黑龙江省食品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年)》,规划部署15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配套出台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推动食品工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资料图)

食品产业是朝阳产业,链接一、二、三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具有突出的产业特色。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我省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发展食品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我省是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是世界公认的寒地黑土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022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黑龙江省三大主粮特点独特、优势明显。龙江大豆最主要、最具特色,加工豆粉、植物蛋白肉等安全性更高、更加符合我国居民消费习惯,更加适合制作高营养高端豆制品;大豆蛋白也是制造部分高端食品不可或缺的添加原料。龙江大米有享誉全国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米的深加工留给科学家和企业家巨大的空间。玉米加工由目前的初级产品向医药、精深化工等精深领域延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粮食深加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超过170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其中玉米加工业已有3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

发展食品产业,黑龙江省粮食大省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长板还没有做长,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创新平台赋能食品产业发展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一整套工作机制,保证整个食品产业的快速推进。利用省内外资源,通过“政”“产”“学”“金”,组成产业发展联合体。

其次,搞好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举全省之力,围绕全产业链发展,走精深加工的大农业之路。精深加工产能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向大中城市郊区、加工园区、产业集聚区和物流节点发展,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

最后,聚力建设“三个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联合攻关的新平台。通过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开展自主研发技术和装备的工程化成套化、加工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进口设备的吸收转化等集成创新,着力解决技术集成性和应用性不强、中试环节能力薄弱等问题。通过推进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实现科技成果的熟化、组装、集成、配套研究等,缩短科研成果与产业化应用距离。通过推进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突破地域、组织等界限,搭建面向行业、院校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创建技术联合攻关和人才培养的新高地,解决技术瓶颈问题,提升食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首先,发展龙头企业,实现成链发展。提升骨干加工企业的牵动能力,发展壮大加工企业群体,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业层次。注重培育飞鹤、北大荒、九三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核心骨干企业。形成以核心骨干企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为纽带,联系上下游关联企业,培育功能互补、相互配套、利益共享、产加销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其次,壮大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经营。依靠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基地一品、一县区一业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股份制基地公司。由基地公司负责统一建设高标准、自动化、封闭式的种植基地。企业负责管理,承担经营风险,年末按比例给农民分红。发挥各类专业协会作用,组织农民从事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最后,加强研发推广,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农产品加工利用转化程度,推进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行业协会通过培训、组织专家问诊等方式,引导食品加工企业树立科技创新观念,建立研发中心,进行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开发新产品、新工艺。

形成品牌共建发展格局

首先,强化规划引领,以标准赋能农产品公用品牌体系建设。在省市县不同层面,出台农产品公用品牌体系培育规划。以“公共品牌+地域特色产品+产业经营主体”为战略,明确各地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重点和方向。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和规范,实现加工营销各环节的标准化。推动区域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品牌共享、资源互通、共创市场的发展格局。

其次,优化运营管理,强化农产品公用品牌监督管理。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品牌保护管理工程,将登记产品及依法授权的标志使用人全部纳入官方数据库,打造查询保真的权威平台,方便消费者实时鉴别。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性优势,探索将区块链技术与龙江优质农产品建立有效连接,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数字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壮大。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力争在细分领域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黑土优品”农产品加工领域绿色工厂,并在全国开设统一标准的农产品直销、联营、加盟销售店。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冷链交易中心,积极探索产销新模式。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绿色有机品牌、寒地黑土品牌、传统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开发和推介力度,对“小散杂”品牌实施合并同类项。

最后,以“创意设计+”赋能食品产业发展。从产品研发到营销手段,再到产品包装,从“大、老、粗”固有形象转向“新、特、潮”的新风貌。强化IP营销开发,将农产品品牌与一部作品、一个名字、一段故事等IP要素联系起来。发掘黑龙江本土的民俗文化,寻求黑龙江民俗文化与农产品品牌设计的契合点,将民俗文化融入农产品公用品牌设计。通过标识、口令、图腾、族谱等塑造一致性的品牌体系,形成入眼入心的品牌魅力、价值认同和消费偏好。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